上海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至2025年末实现辖内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5万亿元,力争2023年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2万亿元。
上海2023年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2万亿元
其中提出,完善机制产品,建设绿色金融示范区。贯彻落实《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行动方案》工作要求,鼓励设立绿色(特色)支行,培育一批绿色金融队伍,对绿色金融进行专业化经营。积极参与本市碳普惠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积极推进基于碳交易的投融资产品创新,开发碳保险产品,探索碳金融交易的试点工作。
聚集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加大对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全方位构建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形成绿色金融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方案。至2025年末实现辖内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5万亿元,力争2023年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2万亿元。
绿色金融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在支持生产生活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绿色债券存量1.5万亿元,同比增长32.7%,两者规模均居全球前列。但在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奎看来,绿色金融支持不够全面、资本市场作用有待充分发挥、绿色数据共享和应用程度不高、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程度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跃居全球前列,据央行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10月末,国内绿色贷款余额达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同时,相关金融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境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达515只,规模达8720.16亿元,同比增长43.35%,绿色债券存量突破1.5万亿。且根据《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显示,绿色债券融资所支持的项目调整了分类方式,与国际主流绿色资产分类标准进行了有效的对接,范围不断扩充、内容不断细化、技术细节越来越丰富,且新增了CCUS零碳负碳技术的项目,紧跟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和步伐,可以说是全球最为科学的绿色金融目录,对每年绿色产业的资金需求进行了跟踪式的有效衔接。
从整体而言,绿色金融实现新增量的核心基础之一在于绿色现代化的理念升级。当前中国正积极开展的绿色转型活动,可以说是一场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的,借助科技创新、产业投资等手段,提升各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综合效益,实现节能、环保、低碳、清洁、健康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活动。这些重要特征和基础目标,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