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特医食品有3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别是《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不过,随着行业发展,上述产品标准类别便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出现标准滞后的现象。加之,上述产品标准的内容多是较为宽泛的规定,难以适用于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与监管。因此,行业存在产品标准和验证标准缺失与滞后的难题。比如,针对特定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13种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这个‘等’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实际执行时,往往表现出‘等内不等外’的情形,这导致新产品因无匹配标准难以注册。
现阶段,中国特医食品销售渠道多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院,患者需在医生处方形式及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特医食品。相比之下,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实施特医食品审批制度备案制,除医院外,特医食品产品还被准许在社会药店、康复中心、超市等场所销售。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社区医院在慢性病治疗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营养治疗是慢病管理的重要内容。未来,在中国大健康市场以及慢病管理不断规范影响下,特医食品销售渠道将向社区医院、社会药店以及线上渠道等不断拓展。
特医食品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特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2023
在我国,特医食品从概念的提出到法律地位的确认,以特殊食品进行监管的转变在近几年里逐步推进。《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订后首次明确特医食品的法律地位,并将其与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共同归类为特殊食品,实施最严格监管。截至2022年6月,国内共计83款特医产品获批。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辅助治疗患者营养不良,帮助人们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提高健康的特殊食品,在我国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开始走向规范化道路,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进入到特医食品行业中来。
人们愈发关注个人健康,同时,未来随着注册管理、产品检测等涉及研发、生产到流通、使用等环节一系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特医食品行业有望在市场规范下迎来进一步突破,成为我国大健康领域继药品、器械之后的第三大健康“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