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开幕。活动现场,“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宜居城市专题工作组授牌仪式举行。凭借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成效,成都获得“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宜居城市专题工作组授牌。
活动现场,成都市对外公布了近年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探索实践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成都全市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降低了14.24%和21%,以年均1.6的碳排放增长支撑起了年均7.3%的经济增长。
▲西南地区首个“区域能源+绿色数据中心”耦合项目——金茂绿建智慧能源中心效果图 资料图
当前,成都正在推动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在推进空间结构优化方面,成都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市发展格局,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禀赋,构建城园相融的全域公园体系,推动城市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成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聚焦培育光伏、氢能等产业集群,强化链主企业的引育、产业承载能力的建设。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实施企业绿色提能行动,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产品智能制造转型,创建国家级的绿色工厂50家,省级117家。成都青白江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案例入选联合国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此外,成都推进国家无废城市的试点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在推进交通结构优化方面,成都加快建设高品质绿色运输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的出行格局。目前成都轨道运营里程已经达到558公里,居全国城市第五位。探索铁路公交化运营,成都成为国内首个依托既有铁路枢纽环线开通公交化运营的城市。成都还建设成德眉资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加快打造全国第一个全轨道连通的都市圈。成都推动城内配送的电动化、城际周转铁路化,成为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成都还扩大电力、氢能源等新能源在公共领域应用,累计推广应用能源汽车约46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