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文医话】针灸二科:痛风的针灸治疗

【医文医话】针灸二科:痛风的针灸治疗

痛风俗称“富贵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 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疾病,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趋于年轻化。

痛风发病急, 经常会在夜晚突然出现关节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随后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最常发病的关节是大脚趾,还有手部关节、膝盖、肘部等。发病关节最终会红肿、发炎,水肿后组织变软,活动受限,给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现代医学发现,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辨证分型

中医研究发现,痛风常由于酒食失节、过劳、受寒或感染等多种因素引发,以春秋季发作较多,且常在午夜突然发病,属中医“痹证”等范畴,有以下分型:

1、风湿热痹症状:足趾关节红肿热痛,或游走痛,或有发热、汗出、烦热、咽痛,舌红苔薄,脉弦数;

2、风寒湿痹症状:足趾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益剧,得温则减,局部皮肤微红或不红,舌淡红,苔薄,脉弦紧;

3、痰瘀痼结症状:关节刺痛,夜晚加剧,发作频繁,伴结节,关节畸形肿胀,活动受限,舌黯红,或有瘀斑,脉细弦涩;

4、脾肾阳虚症状: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腰隐痛,腿酸软,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夜尿频多,少气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01

针刺疗法

主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曲池。

配穴: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合谷。

治法:通过辨证选取以上穴位,下肢疼痛为甚者,以下肢穴位为主;伴上肢疼痛者,加以上肢穴位,以1~1.5寸28号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02

刺络放血疗法

主穴:阿是穴(红肿热痛最明显处)、太冲、内庭;

配穴:曲池、阳池、阳溪、太冲、丘墟、太溪、阳陵泉、血海。

治法:在以上选穴中,选取患侧穴位,进行刺络放血治疗,在红肿痛甚处可加拔火罐,促进瘀血的排出,并嘱患者治疗后,治疗部位不可以碰水。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