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发展不均衡,是我国社会近年来面临的一道难题。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便着重强调了“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但在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诸多探索者发现信息化程度低、设备落后,资金和专业医生短缺,成为阻碍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影像初筛和简易影像引导治疗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硬需求,在落地过程中却普遍面临“设备用不起、图像看不懂、治疗不会做”等现实痛点。由于成本、操作问题现有诊断设备几乎难以下沉到基层中去。
该问题的本质正在于超声、磁共振、CT等医疗影像设备在研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即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设备成本、尺寸以及分辨率之间难以权衡。如果想研发一个既便宜又小巧轻便,同时分辨率高的设备,就现阶段医疗影像设备发展情况来看,基本无法实现。
远程、互联互通和人工智能,是缓解这些难题的一剂良药。在国家分级诊疗和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导下,深至科技凭借其技术优势,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模式,并在“不可能三角”中,找到了能够解决这三方面问题的办法,最终实现产品覆盖近万家基层医疗机构。
打造四位一体解决方案,解决“不可能三角”难题扎根基层
企业成立前夕,深至科技便盯准了超声这一赛道。
结合大量市场调研及团队对于超声的理解,深至科技发现,超声是一条年检人次高达20亿次的大通量赛道,但由于超声读图需要医生采集不同切面的动态图像进行实时诊断,从超声影像获取到诊断整个流程都非常依赖医生经验,在全球5000万医生中,仅有2%的医生掌握了使用超声扫描的技能。而这项本该大量投入基层应用的普惠诊断工具,却因操作门槛高,把我国缺乏培训和经验,且诊断能力尚有不足的基层医生挡在了门外。
为解决这一问题,深至科技选择从人工智能和使用场景两方面入手,打造了“小型化医学影像+AI辅助远程诊断的设备及智慧医疗服务”。
首先,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增强图像质量。在大数据深度学习的辅助下,对超声低分辨率原始图像进行处理,优化成像,实现对病灶的智能分割和精准测量。并通过把图像数据输入人工智能模型的形式,让神经网络学习图像数据中的特征,同时与医生标注的精标准比较,得到推断大小病灶形状的逻辑,使之得以在新图像中沿用,完成系统自动对病灶、组织进行判断。最终实现基层医生在超声系统的辅助下快速完成精准诊断,有效降低超声技术使用门槛,使超声系统成为一股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