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孩子幼儿园组织了一次家长课堂,邀请到的是一位有着十几年经验的儿童心理咨询师,她给我们讲了一个普遍存在很典型但超出很多父母认知的家庭教育例子。
有一天,这个老师下楼的时候,听到楼下一个小朋友问他妈妈,“妈妈,我的扭扭车呢”,小朋友妈妈回答,“你长大了,平时也不玩,送给另一个需要的小朋友了”,小朋友直接哭着喊“你为什么随便把我的东西送人,你怎么知道我不玩”,妈妈反过来对孩子大吼“小孩子家家,哪这么多事,送人怎么了”。等这个老师走到楼下,依然听到小朋友带着哭腔喊“我要我的扭扭车”之类的话。
很多家庭都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情况:爸爸妈妈把孩子一段时间不玩的玩具,不看的书,等等一些物品,不经孩子同意直接送人或者扔掉,美其名曰,为家里腾地,闲着也是浪费还不如送人。孩子一旦知道或者看到自己的东西送出或扔掉,孩子的表现往往都是大哭大闹。
很多爸爸妈妈不理解,明明平时都不玩,为什么送人或者扔掉就不行呢?
事实上,孩子的物品孩子才是拥有着最终支配权的那个人,哪怕是父母都无权干涉孩子的行为,如果父母想要处理孩子的物品,不管是什么,最好要听取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就这样的事情进行商量,如果孩子同意再去实施,而不是先斩后奏。
与孩子商量,是每一个家长都要学会的技能
“为什么要与孩子商量,他就是一个小屁孩”,很多家长眼里的孩子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们感觉与孩子商量,那就是对牛弹琴、浪费时间,再说了跟他们说了,他们也不懂,还会调皮捣蛋,还不如不说的好。
孩子在遇到文章开头老师讲的那个故事的情景时,一般都会哭闹不止,而家长无法理解。事实上,孩子的哭闹主要来自于父母的不尊重。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说过,“尊重是相互的,要求孩子尊重父母,父母就首先要尊重孩子”。文章开头里面玩具扭扭车未经过小朋友同意,小朋友的父母就直接送人,孩子询问的时候,父母还大声呵斥,认为孩子这是无理取闹。
父母习惯用固定的思维认为孩子没有判断能力,也无法真正的做出选择,所以他们很自然就帮孩子做了他们认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却没有真正的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孩子也没有享受到作为家庭成员的待遇。
父母需要学会与孩子商量,这不仅仅是对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认可,而且还是亲子关系变得亲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