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又有新疗效?或可将新冠后遗症风险降低 42%丨柳叶刀预印

「神药」二甲双胍或将再添新用途。

2023 年 3 月 6 日,一篇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联合研究发表于柳叶刀旗下预印本平台 SSRN。

这项多中心、四盲、平行随机 III 期临床试验证实,在新冠感染早期服用二甲双胍,可使新冠后遗症的风险降低 42%;如果在症状出现后 4 天内开始服用二甲双胍,则能进一步使新冠后遗症发生风险降低 63%。

论文截图

多少人会出现新冠后遗症?

根据 WHO 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后临床病例定义,新冠后遗症被定义为:SARS-CoV-2 感染后 3 个月出现症状,最短持续 2 个月,且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者。

Nature 曾发文指出,有高达两百余种复杂症状在新冠治愈后仍困扰患者。而根据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4 万多名纳入研究的患者涉及极度疲惫(58%)、头痛(44%)、注意力障碍(27%)、脱发(25%)、呼吸障碍(24%)等 50 余种主要症状[1]。

在 Omicron 流行前,The Lancet 发布的一项荷兰大型研究数据显示,每 8 名感染新冠肺炎的成年人中即有一人会出现新冠后遗症[2]。

2022 年 10 月,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全球医学科学家合作的研究,完成了当前最大规模的新冠后遗症研究,对 22 个国家共 120 万新冠确诊患者自我报告的随访情况,结合全球新冠感染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在有症状的新冠感染 3 个月后,3 个自我报告的后遗症症状群中,仍有至少 1 个后遗症表现的比例为 6.2%。其中 3.7% 的患者报告了持续性的呼吸问题,3.2% 为持续性疲劳合并身体疼痛或情绪异常,2.2% 有认知水平异常。

同时,研究还表明,感染 3 个月时,新冠住院患者仍有后遗症者达 27.5%,而非住院患者则仅有 5.7%,而 ICU 监护患者的后遗症更为严重,3 个月时高达 43.1%。

不同类型患者数据对比 图源:文献 1

如何治疗新冠后遗症?

曾有统计显示[3],截至 2021 年 7 月 28 日,全球范围共有来自 22 个国家的 59 项关于新冠后遗症的研究在临床试验管理机构注册,这些研究囊括了新冠后遗症的呼吸系统症状、疲劳、认知障碍、头痛、嗅觉障碍等多个领域,研究的治疗手段也包括药物治疗、生物制剂、膳食补充剂和运动/心理治疗等等。

但遗憾的是,截至目前,这些研究大部分石沉大海,仅有几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但依然存在受试者数量少、研究采用非盲设计等局限。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