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7 大要点更新,诊断界值仍为 140/90mmHg

中国高血压年会暨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研讨会刚刚公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该指南是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的主要依据,自 2018 年修订后,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即将发布。本次会议确定高血压诊断界值仍为 140/90mmHg,并介绍了该指南在研究证据、血压测量、诊断流程、降压时机、生活方式建议、药物和器械治疗、特殊人群管理等方面的更新要点。总结如下:

流行病特点与心血管风险

加强高血压防控的重点人群:男性、中青年、农村和少数民族人群(基于患病率对比)。

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心理社会因素,高龄等。

诊室外血压:除常用的诊室血压外,24 小时动态血压和夜间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甚至更为密切。家庭血压,尤其是家庭清晨血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反映血压水平波动程度的血压变异也与心血管风险相关联。

血压测量与评估

诊室血压(非同日 3 次测量)≥140/90mmHg 为高血压诊断界值。

高血压诊断流程

尽可能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以确诊、?评估降压疗效,识别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

可穿戴血压测量:目前已有采用示波测量技术的可穿戴腕式电子血压计通过了准确性验证,还需进行广泛的应用性研究。

心血管风险分层:有利于更准确地确定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和目标,优化降压治疗方案,进行综合管理。

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宜采用 CVD 风险评估而不是 ASCVD 风险评估。

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降压策略和目标

中危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高危及以上的血压正常高值患者为降压药物治疗的获益主要人群。

降压治疗中需要对获益和潜在的风险进行权衡。应着重考量患者对于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耐受程度。

启动降压治疗时机

不同人群降压目标推荐(诊室血压)

生活方式干预

提出了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的「八部曲」:低钠高钾饮食(但不建议补钾)、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心理平衡、管理睡眠。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