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肠-脑轴已经成为肠道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肠-脑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通讯机制。2022年,一系列的研究帮助我们加深了对肠-脑间通讯机制的认识。
今天,我们特别编译发表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杂志上关于肠脑轴的年度回顾文章。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的产业人士和诸位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关键要点:
小鼠的神经元记录和成像显示,肠道通过迷走神经向大脑传递肠内渗透压变化,从而调控渴感和饮水行为。 在黑腹果蝇中的研究中表明,特定营养物质的摄入会影响肠道的内分泌释放,从而改变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并介导从进食行为到求偶行为的转变。 对人类肠道病毒组的分析表明,肠道中特定的噬菌体会影响肠道细菌,而这些变化与认知功能有关。① 肠-脑轴
各种途径表明肠道和大脑之间能够进行交流。2022年发表的一系列相关文章表明,我们对肠道和大脑之间多种通路的理解正在迅速加深。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肠道和大脑之间的沟通对健康的重要性,这一点在2016年罗马基金会发布的罗马IV诊断标准中得到了强调,以前被称为功能性胃肠病的疾病被重新命名为肠-脑互动异常疾病[1]。
同时,我们对肠-脑轴涉及的多种不同通讯途径(图1)也已经越来越清楚。对这些途径的理解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2022年发表的许多研究探究了肠道和大脑之间双向沟通途径的作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将重点关注其中的三项研究,它们展示了不同的肠-脑互作方式,包括迷走神经通路[2]、内分泌因子[3]和肠道病毒组的影响[4],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对这些相互作用的理解。
图1. 肠道和大脑间的多种交流机制。肠道(左)渗透压和水摄入量的变化通过迷走神经传递给大脑,而迷走神经则受到局部血管活性肠肽(VIP)释放的刺激。VIP可能来自肠神经系统(ENS)。细菌代谢产物(中)可以穿过肠道上皮,与ENS和中枢神经末梢(包括迷走神经)进行交流。此外,肠内分泌细胞(右)释放的激素和神经肽可以进入体循环,并到达中枢神经系统(CNS)。肠道(上)中的营养物质与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平衡调节着CNS的最终行为变化。
② 喝水解渴,肠道如何给大脑发信号
第一项研究是由Ichiki等人发表的,该研究关注了肠道和大脑之间的直接神经联系[2]。主要涉及以下几种通路机制:与结状神经节上的胞体相连的迷走传入神经具有连接外周和脑干的双向投射作用;背根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可以投射到肠道和脊髓;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传出纤维可以与肠道中的靶细胞进行交流[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