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理学家聊胡某宇事件:这代青少年真的更脆弱吗?

胡某宇事件结果尘埃落定,这一全网关注的“失踪案”最后确定为自杀。很多人心有余悸,不禁思考是什么样的内心挣扎让如此年轻的孩子“想不开”?

青少年心理处于异常状态是否有预兆?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拉他一把?

这次事件或许是一个认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窗口。

本期《鹅滴医生》与腾讯新闻教育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马皑老师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姚贵忠老师,聊一聊这一代年轻人的“心理之殇”。

【问题一】青春期更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吗?相较于成年人来说,青少年的自杀率会更高吗?

姚贵忠:关于青少年与成年人自杀比例高低的问题,目前并没有比较权威的数据。根据临床诊断经验,青少年抑郁自杀的比例这些年正在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自杀观念的萌生、自杀行为的尝试。

马皑:在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死亡原因中自杀高居前列,排在青少年致死原因数一数二的位置,已经不再是个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问题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情绪有哪些特征?从产生自杀想法到付诸实际行动,会经历哪些心理阶段?

姚贵忠:青少年心理典型特征是寻求自主独立,他还不是大人但想成为大人。容易与家庭、学校或社会产生矛盾心理。这些心理特征家长老师一定要注意。

自杀在临床上大致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由于挫折,产生自杀观念。当自杀观念越来越频繁强烈,就进入了第二个等级——自杀企图,就是个人已经决定,准备计划实施。第三个阶段就是实施自杀行为。

想要干预自杀,我们要密切注意前两个阶段,预防或制止,避免实施行为。

马皑: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从自杀的意念到决策都是因人而异的,与个人性格有直接关系。

【问题三】是不是乖巧内向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抑郁状态,进而导致自杀?性格与自杀率有关吗?

马皑: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从自杀的意念到决策与个人性格都有很大关系。但是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所处环境适合怎样的性格。

姚贵忠:我个人同意内向性格更容易进入抑郁状态。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对于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压抑。长期的压抑状态会导致抑郁,甚至发展到自杀。

但是,外向性格则呈现另一种特点。外向的人善于交际和表达情绪,情感宣泄会多一些,但是更容易冲动,情绪易变,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性自杀。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