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错综复杂,维权不易,如何破?对此,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联合辖区基层法院、区卫健委共同签署协议,通过联合调研、风险提示、多元解纷等形式,提升医疗纠纷源头预防调处质效。
这只是一个缩影。自北京三中院2022年9月出台《关于协同辖区基层法院、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十二项机制》(以下简称《诉源治理十二项机制》)以来,该院联合工商联、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等部门和机构,综合推进重点领域及类型化案件纠纷化解协作工作,在辖区法院设立诉源治理基层联络点,对重点议题展开研判,同时加强司法建议工作,堵住案件审判期间发现的政府监管漏洞、制度缺失,打出了一套区域协同、府院联动的诉源治理组合拳。
《诉源治理十二项机制》运行一年来,北京三中院一、二审收案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6.77%、12.99%;协助六家辖区法院诉前调处纠纷4000余件。
携手专业机构提升解纷加速度
解决一起涉诉金额超两亿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需要多久?携手专业机构展开多元调解,前后不到两周,是北京三中院给出的答案。
“此类纠纷调处难度本身就很大,按照诉讼程序从审判到执行则会花去更长时间,还可能造成难以估计的扩大损失,也不利于双方的后续合作。”三中院立案庭法官王蕾蕾说,商议后告知双方此案权利义务关系较明确,且被告系因资金周转问题无法按时付款,适宜通过专业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王蕾蕾支招后,当事双方均同意将案件“导出”至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调解中心进行诉前调解。就这样,在三中院与调解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当事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并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标志着这起可能旷日持久的合同纠纷消弭于无形。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单兵作战”向“融合发力”转变,三中院逐步扩大特邀调解组织“菜单库”,北京市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北京市工商联投融资商会等单位先后“入库”。
截至目前,三中院已有上百件民事一审案件通过上述组织进行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标的额超40亿元。此外,三中院在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共建基地的基础上,拓展二审消费案件委托调解,实现了二审类型化案件同比下降38.4%的良好效果。
以一案“解千纷”释放治理红利
近日,北京三中院诉服大厅迎来一批特别的“客人”,他们送来数十面锦旗。原来,这是一批购房合同纠纷,中介公司答应王先生等业主,只需支付服务费,即可在与开发商签订合同时享受价款优惠、保留房源等权利。然而,王先生等人后期并未享受到任何优惠,双方为此闹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