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里程破万 “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成型

  2月26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提出九周年。九年里,京津冀三省市铁路营业里程达10933公里,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已成型。

  在专家看来,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基本在“一条线”上不同,京津冀地区是以北京为中心,未来可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场地设施在京津冀更加均匀分布,同时将轨道交通延展过去,持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新动能、新支点。

  主骨架成型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九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主骨架已经形成。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铁路营业里程达10933公里,其中高铁2575公里,实现铁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覆盖,高铁覆盖京津冀所有地级市,同时,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其中,在河北方面,河北省通车里程达到8243公里,位居全国第2位,实现市市通高铁,省会石家庄到北京1小时通达,石家庄与廊坊、承德高铁直达。在天津方面,截至目前,天津市高铁城际里程达到410公里,铁路总里程1468公里,路网密度全国第一,初步实现京津雄0.5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通达。

  从线路上看,2015年12月,津保铁路建成投运,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与津唐秦等区域实现“快速牵手”;2019年12月,京张高铁建成通车;2020年12月,京雄城际投运;2022年末,在京津、京沪、津保、津秦等高铁城际基础上,天津市新开通京唐、京滨城际北段;不久前,京滨城际北辰至滨海新区段、津潍高铁天津段两条“重磅级”高铁也同步开工建设。

  “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不断推进,目前,区域内多条高铁线路开通运营,并与既有京沪、京广、石太高铁共同形成了京津冀连接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港澳地区的高铁通道主骨架。

  “无论是轨道里程还是运行效果,信息、人员、物流等方面的流动都通过这些轨道获得了显著的效益。”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孙立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成绩是显而易见的。”

  紧锣密鼓“填肉”

  2023年,“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仍在不断推进。在天津方面,2023年,津兴城际铁路将建成通车,打通京津间第四条高铁通道。“4条高铁通道功能互补、合理分工,将进一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杨树海曾公开介绍,“我们将通过促进交通与产业的融合,助力京津冀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天津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