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受到疫情影响,地方财政面临一定的压力。
近日,31省市公开的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显示,31省市中,29个省市去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最大降幅超六成。
一位不具姓名的财政专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卖地收入为主,一般占比超过90%以上。政府性基金收入下行,意味着卖地收入仍是拖累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而这种降幅也延续到了今年。近期,各地陆续发布的1月财政收支“账本”显示,财政收入呈现分化态势,江西、内蒙古等地延续了去年的增长势头,增幅分别为14.3%、8.2%。其中以税收为代表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有一定的下降。其中北京、湖南、宁夏当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2022年同期分别下降3.7%、3%、5.7%;但河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22年下降了2%,但1月大涨10%,复苏势头明显。
从2023年预算报告来看,各地对今年经济回暖满怀信心,特别是广东、江苏等东部省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
“当前,经济回暖趋势明显,随着阶段性税费支持政策逐步退坡,政策性减收因素减小,有利于财政收入增长,2023年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明显上调,特别是东北、中部地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上调幅度较大。”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多地收入实现开门红
在财政收入中,以税收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各地有升有降。
“2022年地方广义财政收入承压,一个重要原因是落实4.2万亿元力度空前的退减缓税费政策,这造成短期财政减收,但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带动,中西部地区一般财政收入表现较好;土地财政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东北地区下滑近六成。”赵伟表示。
数据显示,2022年地方广义财政收入约18.3万亿元,同比下降近11%;其中,地方一般财政收入为约10.9万亿元,同比下降2.1%,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7.5%
分省份看,2022年,广东省以1.33万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居第一,江苏省为0.93万亿元,浙江省为0.80万亿元,上海市则为0.76万亿元,山东省为0.71万亿元,北京市1.57万亿元,在全国范围内位居前列。
不过,和2021年相比,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广东下降5.8%,江苏下降7.6%,浙江下降2.7%,上海、山东和北京则分别下降2.6%、2.5%和3.7%。
相较之下,2022年,四川、安徽、江西、宁夏和西藏实现了同比5%以内的正增长。而山西、陕西、新疆和内蒙古则实现了两位数的正增长,其中陕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大增19.30%、山西同比大增21.80%、内蒙古同比大增20.20%、新疆同比大增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