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旅游”助文旅破圈 二三线城市唱主角

  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旅游、餐厅、音乐节三大文娱领域表现亮眼。其中,年轻群体广泛参与的音乐节开始呈现新形态,一些音乐节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奔赴二三线城市,并极大推动了地方文旅消费的复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共有40场音乐节,涉及17个省份或地区,与2022年同期相比有显著增长。

  二三线城市唱主角

  目前,全国各地音乐节排期密集,据统计,几乎每个月都有超过30场音乐节开演。太合音乐集团副总裁张春晓认为,音乐节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观众对文娱活动的需要集中释放,二是此前取消或延期的很多音乐节恢复演出,形成了市场供应的“井喷”。

  音乐先声创始人范志辉认为,随着跨城观演成为主流,“音乐+文旅”的模式可以在短期内吸引人口大量流入,带动文旅相关消费;同时,借势音乐节IP落地,也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绝佳方式,能够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比如,日前黄渤海迷笛音乐节在山东烟台举办,附近多个酒店的房间早早售罄,往返高铁一票难求。张春晓表示,越来越多的音乐节愿意去二三线城市,主要是因为当地拉动文旅消费诉求强烈,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

  “音乐节是城市品牌化的一个好方式。通过音乐节自身的宣发系统能够带动城市宣传,并提升城市自身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张谦表示,此外,音乐节的青年用户群体更具消费潜力,从长远来看,促消费作用不容忽视。

  新消费场景涌现

  不仅在数量增长上呈现强劲态势,音乐节在嫁接市场形态上也出现了许多新趋势。例如西昌首届烧烤音乐节,将露营烧烤节与户外音乐节融合;“山西文水·稻田音乐节”将音乐节与乡村振兴结合在一起;酷狗CMJ国潮音乐节是在传统音乐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旅游文化。此外,越来越多的快消品牌也入局音乐节市场,推出与品牌同名的音乐节活动。例如元气森林音乐节、蜜雪冰城音乐节等。

  但随着各式各样的音乐节遍地开花,演出同质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音乐节演出人员阵容同质化现象明显。规模差不多的音乐节,成本差不多,演出人员阵容也差不多。这就导致观众在消费体验上大同小异。”张春晓表示,音乐节不应该只有音乐,更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一个社交场景,一个身心放松场景。这就要求音乐节要深挖现场体验,提升二次消费,从品质上实现改变。

  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认为,随着受众审美不断提高,同质化的产品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不过,音乐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引导。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