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桥旅融合发展提升山地旅游特色

  “不论是在酒店房间还是在观景台,都是观赏平塘特大桥的最佳位置。清晨云雾缭绕,傍晚晚霞漫天铺开,夜晚北斗七星就在桥头。不同时段的大桥景色,都是不同的风景。这是宏大建筑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来自深圳,入住天空之桥服务区酒店的客人饶晓青说。

  2019年建成通车的平塘特大桥桥塔采用钻石形设计,主塔高达332米,被业界誉为“天空之桥”,2021年大桥荣获第38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健认为:平塘特大桥作为连接平塘、罗甸两地的重要通道,不仅代表交通上的通达,更是文化、经济的交流、融合。“桥梁在设计中采用空间钻石索塔造型,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人文元素,突出了桥梁的文化内涵表达,充分体现了桥梁的空间属性与美学属性,被业内专家和同行称为当今‘最高、最美’的空间索塔。”杨健说。

  在“天空之桥”服务区,除了有普通服务区的功能外,服务区还建有桥梁博物馆、天文科普馆、天文观测台、悬崖酒店、乡村振兴直营店以及房车营地,服务区已变身为旅游景区。

  在“天空之桥”服务区内,还有平塘特大桥下方平里河村种植的桃、李子等水果,这些水果很受游客欢迎,也通过大桥远销各地。

  除了在酒店和观景台一览平塘特大桥的雄伟壮观外,不少游客还会走进服务区的桥梁博物馆感知中国桥梁建设的“贵州奇迹”。“在桥梁博物馆里了解中国桥梁和贵州桥梁的故事以后,再次远观大桥,心里又是不同的感受。这是我们优秀的设计师和建筑工人共同的作品,是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的体现。”饶晓青82岁的外婆兴奋地感慨。

  平塘特大桥让“中国天眼”的栖身地克度镇到平塘县城的路程从2个小时缩短至40分钟,克度镇以“天文小镇”之名,吸引八方访客,开启天文研学之旅。以桥为连接,曾经闭塞寂静的大山窝凼,既有“中国天眼”看到了遥远星河,也点亮了人间烟火。

  平塘特大桥是贵州交旅深度融合的经典范例。穿云拨雾的平塘特大桥与周边“天书”“天眼”“天坑”等景区联动发展,深化拓展“天”字旅游品牌的内涵外延,成为充满浪漫感的交旅融合理想去处。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邱祯国介绍,贵州依托世界级桥梁的独特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优势,厚植旅游发展要素,加快推进桥旅、路旅、航旅、交邮、交产“五大融合”,点线面结合推进交旅融合业态升级,推出了一批桥旅融合“网红打卡地”。

  紧邻黄果树旅游景区的坝陵河大桥,开启了贵州“桥旅融合”的先河,是贵州省可以进入桥体内部观光旅行,开展蹦极等极限运动的超级大桥。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