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部2月13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于近期赴天津、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工作调研,了解各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情况。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各地相关举措后发现,近期,纾困中小企业政策措施不断出台,聚焦企业成长的服务措施常新,助企政策持续加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主体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促进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敏锐,支持其发展有助于促进内循环,释放消费和内需潜力。
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就业领域呈现出强大韧性的同时,其生命力也愈发勃然。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我国日均新设企业数量分别达2.2万家、2.4万家、2.6万家和2.4万家。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阻碍,尤其是宏观经济环境出现波动时。”周茂华表示,相较而言,中小企业发展往往受制于创新能力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容易受到宏观环境、市场需求、供应链等外部冲击影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补充说,因为中小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合格抵质押品,加之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其获取贷款的难度较大。
为此,多地锚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以纾解资金困难。
以安徽为例,针对中小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安徽于近日印发《金融助力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稳增长促发展强信心若干措施》,围绕畅通银企对接合作、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等10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其中,“对各类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灵活采用展期、无还本续贷、调整还款方式、延长还款期限等形式,做好后续信贷资金安排,帮助企业维持或恢复生产”“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继续发挥好各地续贷过桥资金作用,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困难”等安排,直指中小企业资金困难。
在周茂华看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工具等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手段。基于我国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加力培育优质企业
纾困措施可以在短期内减轻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但获得长远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其自身发展壮大。为此,多地将培育优质企业写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
具体来看,部分地区设定明确目标,靶向发力。例如,天津提出,2023年将努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000家,力争未来5年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达1万家;江苏印发《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省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300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5万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