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实”业共潮生——人文经济视野下的烟台观察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烟台,考察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强调“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在蓬莱阁,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得益于历史文化的滋养,烟台的发展历程,始终带着人文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质。百年风雨,作为近代民族工业重要发祥地,烟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生发出“引进、消化、创新”的发展基因,成为“品重醴泉,实业兴邦”的产业之都、实业之城。

  叩问历史:苦难中涵养不屈的人文气质

  上古奇书《山海经》多处闪现“烟台元素”。古人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初的一块拼图,也成为烟台人文思想的缘起之处。

  因频遭倭寇袭扰,1398年,朱元璋准奏批建奇山守御千户所,在山上设狼烟墩台,烟台由此得名。军事堡垒“所城”,正是烟台的城市雏形。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烟台于1861年被迫开埠。至1932年,相继有17个国家在烟台山及周边设立领事馆。

  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面对“制不如人”“器不如人”“技不如人”的叩问,烟台做出了“实业救国”的回答。一批工业企业相继创办,接受并吸收先进技术,在夹缝中生存,励精图治发展壮大,烟台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孙中山题写的“品重醴泉”被放置在展厅显著位置。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胸怀富民强国梦想,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葡萄酒现代化酿造的时代,百年张裕见证着烟台乃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

  张裕从酿造中国第一瓶干红、干白、白兰地起,打破西方葡萄酒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如今,张裕已成长为国内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备的葡萄酒企业,在东方绘就了葡萄酒文化的璀璨画卷。

  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冷永超说,除了张裕葡萄酒,还有宝时造钟、三环锁业、醴泉啤酒和罗锅香皂等近代工业,这些企业都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中国老板聘请外国技师和员工,在当时的烟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奇山春秋事,之罘海上烟。”上溯到600多年前,抗击倭寇的军事要塞横空出世,几经沧桑,所城里至今风采依旧。在老院落中静坐一隅,听一听胶东大鼓和古琴,剪一纸红艳艳的窗花,感受当地人质朴而浪漫的生活,游客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烟台市民黄静生活在所城里附近,她对当地大力保护城市文脉赞叹有加:“消失近百年的宣化门原景重现,十字大街沿街民居恢复仿古式门窗、老青砖黑瓦,古色古香充满所城元素。”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