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解困“超强鸭周期”

  “鸭周期”常有,但“超强鸭周期”不常在。近期因白羽肉鸭苗价飞涨,也让2019-2022年成为过去十年间其祖代存栏量变动最大的三年,导致在“鸭周期”中出现了罕见的大幅价格波动,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超强鸭周期”。

  价格大幅波动后,留给产业的往往是一地“鸭毛”。政策端和产业端该如何形成合力走出这轮“超强鸭周期”?

  白羽肉鸭的三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鸭肉生产国和消费国,鸭的存栏量占世界的60%左右。本次引发关注的白羽肉鸭,是肉鸭中占比最大的品种。《2022年上半年中国白羽肉鸭产业生产现状与展望》显示,2021年我国肉鸭产业中,白羽肉鸭品种占比达到80%,其他肉鸭品种占据20%市场份额。白羽肉鸭主产区主要在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养鸭主要围绕粮食主产区、主要消费市场展开布局。

  剧烈的周期波动,给产业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山东畜牧协会种鸭联盟理事长、山东临朐昌盛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胜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白羽肉鸭行业过去三年的低谷期,很多企业在此期间陆续倒闭或是负债累累。

  那么,这种“鸭周期”从何而来?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而言,农产品都有一个时间周期,即养殖时期、上市、加工、销售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价格会呈现一些波动,如季节性波动、区域性波动、质量波动、品种波动,在市场价格学领域,叫季节差价、区域差价、质量差价、品种差价的波动,并且呈现出价格与供求的“蛛网效应”。

  在养殖周期之外,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进一步指出,资本、囤货、市场、自然灾害等都会对周期造成影响,如2010年的“蒜你狠”和受非洲猪瘟影响后我国生猪价格2019年猛涨。

  “‘鸭周期’其实一直存在,只是没有这一次明显。因为鸭的产量、市场占有率等没有猪的大,‘鸭周期’以往获得的关注也比‘猪周期’少。”宋向清称。

  政策扶持并不少

  事实上,为摆脱各种“周期”对行业的影响,近年来,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对家禽及整个农牧行业的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并不少。

  2019年,《全国水禽遗传改良计划(2020-2035)》提出,到2035年,建立完善的现代肉鸭、蛋鸭、鹅和番鸭商业育和体系以及半番鸭繁育体系,培育水禽新品种、配套系10个以上,自主培育的肉鸭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2020年,《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143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提到关于积极协助扩大家禽外销、制定家禽养殖产业扶持政策等相关问题。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