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千亿营收,理想汽车真能“脚踢BBA”?

挑战千亿营收,理想汽车真能“脚踢BBA”?

2027年,打下20万元以上乘用车35%的市场份额;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对标与苹果。

是的,你没听错,这就是对未来几年的发展预期。

在理想2023春季媒体沟通会上,李想从品牌初创,一路讲到了达成千亿营收规模的品牌愿景。不管是对市场份额的预估,抑或是品牌营收的目标,不禁让人疑惑这步子迈得是不是有点大,这股“自信”又是从何而来?

从此前发布的财报来看,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为452.9亿元,较2021年的270.1亿元增长了67.7%。虽然全年仍是亏损了20.3亿,但四季度实现了利润正增长,成功盈利了2.65亿。

而资本市场也在财报发布会当日做出了积极回应。3月1日,在港股上市的收盘大涨8.62%,股价最高时一度超过了100港元/股。截至3月7日收盘,的总市值为260.57亿美元,高于(157.08亿美元)与小鹏(80.84亿美元)的总和。

在“蔚小理”三家车企中起步最晚、产品线最为单一、仅依靠增程为核心技术路线的理想能走到今天,说实话也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相比于全年净亏损144.37亿元的,以及前三季度亏损23.76亿的小鹏,理想汽车去年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也算是“笑到最后”了。

理想虽然全年净利润依然亏损,不过好歹有一个季度实现了盈利,也算是阶段性打破了新势力品牌“赔钱卖车”的认知。然而,面对国内市场崭新的竞争态势,理想能够凭借增程路线走多远,又能否真正实现稳定盈利率先“上岸”?

显然,就算是李想本人也没有表面上的那么“自信”,至少现阶段的理想没有。

谈盈利还为时尚早

近些年,人们对造车新势力的财报,关注点往往集中在营收增速以及市场份额的变化,而对于利润指标的优先级反倒没有太过看重。这背后的估值逻辑是效益让位于规模,资本市场默认新能源车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牺牲利润换市场是可以理解的。

但从今年开始,国内车市下行趋势显露,“价格战”逐步升级,没有“造血能力”的新势力品牌现在连生存本身都成了问题。盈利困境这个难题也就再次被置于公众的聚光灯之下。

“最有希望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是很多业内人士给理想贴上的标签,理想也一直以健康的财务指标以及高效的成本控制著称。此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是理想汽车自创立以来的首次,也是很多新势力品牌现阶段难以实现的目标。

然而当我们细看这份财报数据之后,只能说目前的理想距离稳定盈利还尚有一段距离。

2022年的理想还是没能走出增收不增利的“行业潜规则”。虽然营收实现大幅上涨,但理想2022年的净亏损也在进一步扩大,达20.3亿元。若以13.32万辆的交付量计算,理想相当于平均每售出一辆车就要亏损1.53万元。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