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任务

  中国网财经6月8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6月8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介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记者: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地震预警网建设,四川、福建、云南等地已经开始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也将于2023年底竣工验收,请问工程总体进展情况如何?对提升我国防震减灾能力将带来哪些变化?

  中国地震局局长闵宜仁:大力推进中国地震预警网建设,实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预警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大力提升我国防震减灾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项工程建设目标是建立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实现全国分钟级仪器地震烈度速报与重点地区秒级地震预警,为公众防灾避险和行业紧急处置提供服务。在应急管理部党委的督促指导下,中国地震局党组始终把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推进工程建设和服务取得重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突出科技创新。自主攻克多网融合、海量实时数据稳定秒级处理、多算法多中心综合决策、海量用户亚秒级信息发布等技术难题,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实现了分钟级地震速报向秒级地震预警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强化力量整合。与教育、广电等行业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形成组织实施合力,深化与国铁集团、中国铁塔、国家管网、华为公司、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等企业战略技术合作,融合共建中国地震预警“一张网”。

  第三,加强应用服务。秉持公益性、基础性定位,地震部门向全社会提供标准地震预警信息服务,鼓励支持规范行业部门、企业等,开展增值预警信息服务。

  目前,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建成15391个地震预警站,3个国家级中心、31个省级中心、173个地市级信息发布中心,形成了由台站观测、数据处理、信息服务、通讯网络、技术支持保障五大系统构成的中国地震预警网,并在京津冀、川滇闽等地区开展试点服务。预计今年年底全部竣工验收。工程投入运行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减灾作用:

  一是为抗震救灾和减少地震人员伤亡筑牢“第一道防线”。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预警网将通过应急广播、手机、电视、专用终端等多种渠道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为目标区域用户紧急避险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震后数分钟通过实测地震烈度测定,快速研判重灾区分布,为抗震救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6.2秒,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发布了预警信息,实现了对震中及其周边地区150万人口的秒级预警全覆盖。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