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王彬
公司在管理员工方面,不能突破底线,模糊公私边界,侵犯员工的正当权益,这不但会给员工带来极大困扰,也可能违反法律规定
据报道,今年3月,在湖北武汉一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林女士,遇到了一件让其气愤的事。3月7日,公司在例会上以“找内奸”为由,提出要查看员工手机,原因是有人泄露了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人员信息。迫于无奈员工们接受了检查,但没想到第二天,公司要求再次查看手机。这次林女士拒绝配合,公司却以此认为林女士就是“内奸”,强行将其辞退,并拒绝给予赔偿。
一家公司如果怀疑员工涉嫌泄露公司相关的商业机密,可以委托专业律师调查取证,也可以及时报警依法处理,或者通过公证机关、法院等来介入。不去用这些摆在明面上的合法手段,非要剑走偏锋,强制要求查看员工的手机聊天记录和通讯录,这是在越轨的边缘试探。
千万别小看手机聊天记录和通讯录,这涉及到员工的个人信息权、隐私权、人格尊严等。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这一权益。如果该公司真的是强制侵扰员工隐私,显然已经违法。
面对员工可能涉嫌违法的行为,却用另一个违法手段去应对,这怎么看都偏离正轨,难掩“奇葩”二字。退一步讲,即使这家公司真的通过这种方式采集到员工泄露机密的实锤证据,但如果超出正常工作需要,严重侵害了劳动者个人信息甚至隐私的边界,这样的证据材料也不应被法院采信。
厘清这些,该员工在公司再次要求查看手机时给予拒绝,也是正当举动,是捍卫自身隐私且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反观公司,如果真的因为员工拒绝公司侵犯个人隐私就将其“开除”,还扣下员工一个多月绩效,在将其赶出办公区域时,强行检查其私人背包……种种行为在法律上可能也站不住脚,如果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员工的重大过失和泄露机密,那公司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赔偿金。
身在职场,不怕公司业绩差,就怕公司没有“边界感”。公司在管理员工方面,不能突破底线,模糊公私边界,侵犯员工的正当权益,这不但会给员工带来极大困扰,也可能违反法律规定。
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当下职场中涉嫌侵犯员工隐私的行为,还有监控办公电脑、监听工作手机、在更衣室等地安装摄像头、GPS跟踪、要求公开微信朋友圈等。面对这些,员工个体应具备强有力的维权意识,收集好证据,向相关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在法律层面上,对于劳动者隐私权的保护,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强化,以期为劳动者的正当权益更好保驾护航,让法律为劳动者“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