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点赞法律援助工作新成效新亮点 应援尽援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遇事不慌,法援来帮’。当前,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反响强烈,法律援助不仅为困难群众维权‘撑了腰’,也在全社会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2022年,让李正国点赞的全国法律援助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为重点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推进乡村地区法律援助服务,应援尽援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他们纷纷点赞法律援助工作的新成效新亮点,并为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精准服务重点群体暖民心

  进城务工人员是美丽城市的建设者,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做好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就像点起了一盏法治明灯,照亮了农民工权益保护之路。

  对此,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将请求确认劳动关系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进城务工人员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进一步畅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辩护与代理、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代理等法律援助服务。

  2022年1月至11月,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0万余件,受援农民工43万余人,帮助农民工追讨劳动报酬55亿元。

  老年人和残疾人也是法律援助工作关注的重点群体。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扩大残疾人法律援助覆盖面,将通知辩护案件范围从盲聋哑人扩大至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对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还做优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出台《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建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

  “2022年,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活动,为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提供优质法律援助服务,让人民群众‘找得到’‘用得上’‘信得过’‘靠得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李正国评价说。

  “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重点群体方面,无论是法律援助案件数量,还是受援人数以及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等,都有大幅提升。”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建广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慧认为。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