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戈振伟
“过去一年是我从业二十年来经历的‘最艰难时刻’”?2月25日,一家城燃企业负责人在深圳召开的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座谈会上如此形容。
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日前从接近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人士处获悉,在25日的座谈会上,与会各方研讨了国家发改委最新印发的《关于组织签订2023年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落地实施和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等事项,与会的除了深圳本地的华润燃气、深圳燃气、中国燃气,还有包括重庆燃气、杭州燃气、沈阳燃气、陕西燃气等国内城燃企业。
2022年,国际天然气价格高位震荡, 国内城燃企业在上游气源整体合同气量和居民合同气量双不足、为了民生保供被迫采购合同外的高价气源、终端气价倒挂成本无法疏导的三重夹击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保供乏力,甚至个别地方出现“停气”“弃供”的极端情况。
因此,多家城燃企业负责人在会上大倒苦水。“上游不给足气,终端不顺价。下游天然气价格政策理顺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关口,这个问题若再不及时解决,部分企业将面临生存问题。”一家跨区域城燃企业负责人说。他透露,去年仅在中部某省会城市,气价倒挂给该公司造成的损失就超过4亿元。
据城燃企业反映,近年来上游气源企业每年对合同总气量进行压减,每年压减5%-20%不等,下游城燃企业无奈只能采购合同外的高价气进行保供,部分工商业用户尚能相对根据市场价进行顺价售气将成本向下传导,但是居民用气价格因受严格的政府限价管控无法突破,导致这部分高价采购而来的合同外气源成本无法及时向终端传导,高买低卖,气价严重倒挂,直接导致了许多城燃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那么,合同气量不足是因为气不够吗?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天然气产量21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4%,连续6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我国进口管道气和海上LNG气源逐年递增,终端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此前,国家发改委曾明确要求,上游气源单位应与下游城燃企业签订不低于上年实际供气量105%的合同气量。
合同总气量被压减,这意味着发改委的政策要求并没有落实。而另一方面,居民气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上游气源企业也尚未完全执行国家发改委的政策要求。据与会企业透露,截至3月1日,中石油已部分完成居民气量核定工作,但是中石化、中海油两家央企均未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联络企业开展居民气量核定工作,也无法签订保量保价的民生供气合同。
记者从接近中石油的内部人士处获悉,中石油2月分已召开各省公司的视频会,通知今年4月份启动合同用户2022年居民气量核查工作,6月底结束,然后签订补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