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果香四溢产业兴

  走进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乡间弥漫着浓浓的苹果香。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零星栽植探索起步到政府引导、示范推广,再到规模化扩张、产业化经营及转型升级,历经40年的发展,静宁苹果种植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静宁县以打造全国优质苹果生产核心区为目标,不断完善苹果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的发展格局。

  推广科技种植

  雨过天晴,70岁的静宁县城川镇吴庙村村民吴思恭正在自家的果园里察看老果园改造后栽植的果树长势。

  “树老了,果子色度不好,病害多。这些新栽的都是富士,品种好、果型好。”吴思恭说,他1987年在村里发展苹果产业之初就栽种了3亩苹果树。2018年因树龄老苹果质量不好,他挖了老树,通过老果园改造栽植了新树苗,明年就可以挂果了。

  吴庙村村委会副主任吴三强告诉记者,1987年开始,吴庙村420户村民家家户户种苹果,村里2017年开始推行老果园改造,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静宁县立足地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的区位条件,着力发展壮大苹果产业。近年来,静宁县按照适宜区全覆盖思路,以点上突破、片上扩展、带上延伸为抓手,建成了仁大、李店等14个果园化乡镇和治平雷沟、城川吴庙等160个果品专业村,全县果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前列。

  “科技培训、技术引导、示范推广”一体化发展,是静宁苹果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我们已建成50万亩绿色果品、1万亩良好农业规范和18.4万亩出口基地,基地认证面积达到69.4万亩,果品商品率和优果率分别达到95%和75%。”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所长李建明告诉记者,他们采取抓点示范、以点串线、以线促面、辐射成片的做法,大力推行“一年定杆、二年重剪、三年全拉严管、四年挂果、五年丰产”的幼园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和“树形改良、测土配方、均衡施肥、保肥节水、综合防治、单果管理、防灾减灾”的挂果园提质增效技术。

  静宁县还探索创新果园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行节水灌溉和抗旱保墒技术,引进推广新型机械设备,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

  截至2022年底,静宁县苹果果园总种植面积稳定在百万亩以上,稳居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果品总产量达到98.6万吨,实现产值60亿元。

  延长产业链条

  苹果脆、苹果茶、苹果酵素......在位于静宁县甘沟镇甘沟村的甘肃西物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里,由静宁苹果深加工而成的零食产品琳琅满目。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