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进度迟缓 猪周期“磨底”时间拉长

  “养一头、亏一头,大家都在熬,看谁能撑到最后,熬过这个‘寒冬’。”湖南、四川等地多位生猪养殖企业老板“大倒苦水”。临近春节,生猪养殖行业没有等来旺季赚钱的机会,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养殖企业继续承压。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在多地调研发现,养殖行业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随着大量缺少技术和资金支持的散户退出,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尽管当前生猪产能处于饱和状态,但规模猪企因为前期投入大加之“赌行情”心态,主动去产能的并不多,致使去产能进度迟缓,猪周期“磨底”时间拉长。产能去不掉,市场得不到改善,养殖企业还得苦熬“寒冬”。

  专家认为,行业“寒冬”仍未走到尽头。即使2024年下半年供需形势有所好转,生猪市场实现温和回升,生猪养殖行业也只会步入微利期。

  产能“去不动”

  “一年三节愣是没涨价”“前年刚扩建的厂房回本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湖南、四川等地多位猪企老板向记者“大倒苦水”。

  每年春节前,生猪养殖行业通常会迎来消费旺季,猪肉需求集中释放。然而,今年这个旺季让养殖企业很失望,市场原本预期的猪行情并未到来。当前,生猪产能处于饱和状态。在经历几轮猪周期之后,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大幅提高,散户市场份额下降至约三分之一。整个行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规模养殖厂多了,散户少了,去产能难度随之提高。”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告诉记者,产能“去不动”主要原因是整个行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并迅速扩散蔓延,对行业造成很大影响。生猪养殖生物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养殖成本抬升,大量缺少技术和资金支持的散户退出了行业,大中型生猪养殖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数据显示,2023年末,生猪养殖规模水平约为68%,比2017年提升了21个百分点。

  “规模猪企因前期投入大舍不得去产能,现金流充足的猪企有信心对抗行业‘寒冬’而不愿意去产能,加上‘赌行情’心态,这些因素共同造成去产能进度迟缓。”王祖力称。

  记者采访调研多家猪企发现,尽管去产能成为当前行业共识,但“下狠心”去产能的规模养殖企业并不多,一些猪企甚至计划2024年提升生猪出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

  王祖力说,虽然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但2023年生猪均价约为15元/公斤,2023年11月平均养殖成本约为15.8元/公斤,行业并没有出现深度亏损,现金流、资金链压力不是特别大的养殖企业大部分不会主动缩减产能。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