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体育印迹:从游击队到武术队,不灭的武乡“武魂”

  新华社太原9月3日电(记者季嘉东、刘扬涛、马晓媛)“我们村里有世界冠军。”提到武术,武乡县石北乡东河村的村支书崔五峰自豪地说。

  这位世界冠军名叫崔碧晖,他在2019年获得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冠军。“武乡人自古爱练武,每个村都有擅长的武术,长拳、飞镖啥都有。古时候这里环境不好,都靠走镖、卖艺吃饭。”崔五峰说。

  顺着崔五峰的话头,这个尚武之乡的红色历史徐徐展开。

追寻红色体育印迹:从游击队到武术队,不灭的武乡“武魂”

  出生在武术世家的李逸三

  武乡的第一名共产党员李逸三就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据《武术与武乡革命》记录,李逸三受其祖父影响,曾一心要考武举人,但因社会动荡未能如愿。1932年,经过多年革命洗礼的李逸三回到武乡,在他的努力下,1933年8月,中共武乡县委成立,地方党组织得以迅速壮大。武乡早期的共产党员大部分是习武的农民,一位名叫魏名扬的年轻人就在其中。

  魏名扬的侄子魏书文回忆说:“枣烟全村只有我们一家姓魏,爷爷是到枣烟村给地主打长工然后安家的。”

  魏名扬在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8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为了不受欺负就习武强身。他利用扎拳房(即开设拳馆)的方式发展党员,促成建立“国术团”,最壮大时有将近600人。

  “‘国术团’里就是那些练武的,他们胆子大。”魏书文说。

追寻红色体育印迹:从游击队到武术队,不灭的武乡“武魂”

  魏名扬(右)在教授武艺

  魏名扬最出名的角色是游击队长。“太行名扬游击队”在武乡赫赫有名,老百姓一直把他们简称作“名扬游击队”。虽然只是游击队,但人数最多时有800余人。他们承担着警卫、护送首长等职责,经常穿梭在最危险的战区,在百团大战中也做出不小的贡献。

  “可以说如果没有练武的基础,他不会有这么大的号召力。”魏书文说,“没有武术就没有魏名扬。”

  新中国成立后,魏名扬在山西省阳泉市兵役局任职,感到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在五十多岁时主动申请退休。但他没有离开武术,20世纪70年代初,他创建了太原黑龙潭武术队,时常在当时的太原动物园带徒弟习武,也促进了太原市群众武术运动的开展。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