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第三方测评” 超九成账号测评标准存问题



  3月2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经过对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西瓜视频、微信平台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体验式调查,中消协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

  据中消协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测评”账号活跃在小红书、B站、快手等平台上,它们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的现象屡见不鲜。少数第三方测评非但无法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判断,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不科学、不公正、不客观的“第三方测评”对生产和消费造成严重干扰。不断产生的乱象引发消费者担忧及社会各界关注。

  中消协于2022年下半年组织开展了“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及分析监督工作。本次调查采取消费者认知调查和体验式调查两种方式。

  超九成账号测评标准存问题

  在体验式调查中,标准类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类型,在350个账号中93.1%的测评账号有类似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一是缺乏测评标准,多表现为“第三方测评”账号通过介绍单一产品的外观、功能、价格,并直接或间接表达使用感受,给出对相关产品进行推荐或不推荐的建议,实质为依靠主观感受而进行的“种草”;二是自立测评标准,多表现为测评账号依据个人意愿设立测评标准,测评标准的设置严谨性较差,测评内容主观引导性较强,缺乏科学、系统的比较;三是测评标准前后不一致,多表现为同一账号针对相同品类商品采取多种测评标准,导致测评结果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形。

  在“第三方测评”过程中,测评账号选择购买专业实验器材或与实验室、检测机构进行合作的仅占8%。少数测评账号由于博主是相关专业出身,对所测评领域具备较好的知识储备,测评作品同时也更倾向与专业机构合作,用数据说话。但多数测评账号通常以“购买商品、产品功能展示、实物测试(缺乏或自立标准)、使用感受、避雷推荐”为主要测评流程。实际测评过程中,测评流程由于严谨性不足均可能产生一定误差,导致测评结果的主观导向,缺乏科学支撑。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