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4月,德国学者孔翰宁在汉诺威博览会上提出工业4.0这个概念,到我此刻写这篇专栏,刚好整整十周年。
文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一
3月上旬,去昆明的云南白药。这是“走进标杆工厂”的第九站了。
这家企业,我去的次数快凑够一只手掌了。它的牙膏工厂原本在市区,以前去都能看到繁忙的景象,尤其是来来往往的铲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十年前,云药总部搬迁到了呈贡,新的牙膏工厂经过了几轮的技术迭代,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年底完成的。我们这次走进的,便是这家新工厂。
云南白药牙膏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4%,是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年销售额60亿元,年产牙膏约4亿支,全部产能都在我们去的这家工厂。在这里,先请大家做一个选择题吧:
你觉得这样的工厂,需要多少工人?(单选)
1000人
500人
50人
是的。只需要50人。
如果按产量计算的话,人均年产牙膏8000万支,按人均营收计算,每个人高达1.2亿元。
我仔细地观察,制膏车间和灌包装车间已经完全实现了无人化操作,在仓储环节,码垛机器人替代了搬运工,铲车则被AGV车取代。在质检车间还有十多个工人,他们与监测设备协同工作,纸板包装线上也有一些人,他们之所以还在,是因为机器替代的成本高于人力。
厂长告诉我,目前制膏环节还有添料和维护清理的工人,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上之后,这部分的人员还可以省下几位。
随我前去参观的学员,大多是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主,他们的脸上都写着同样的问题:以后,制造工人去哪里?中小牙膏企业怎么办?
二
如果不走进工厂,你可能无法想象那里正在发生的变化。
——在海尔的洗衣机工厂,一台洗衣机从一块钢板到最后的成品,全部生产时间约38分钟。原本一台洗衣机的人工质检时间约五分钟,现在被5G质检机器人替代,约只需要45秒;
——在极氪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从一块钢锭到整车总装完成,为一条庞大而不间断的生产线,年产30万辆车,约需1000名员工;
——在慕思的寝具工厂,日产一万张床垫,约需200名员工,生产线可以同时制造不同尺寸规格、不同填充材料的床垫,实现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大规模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