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科技3月17日讯(记者 李婷)中小企业是全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5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量90%成以上。规模如此巨大的中小企业实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生命周期平均仅有3年左右。
在3月14日举办的2023中小企业数智化发展交流会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指出,只有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有核心技术,企业才越做越强,越做越大,才能长久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引导、扶持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数智化转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绕不开的关键议题。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处处长杨靖国表示,数字技术普及应用,数字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数智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储备,而且还要升级生产设施,再造管理流程。
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痛点:效率和增长
“疫情成为数字化市场普及的加速器。”在和企业交流过程中,中小企业协会数智化专委会主任、用友集团副总裁郭金铜深刻感受到这样的变化。在疫情之前,时常要向企业灌输数智化转型重要性、说服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升级,但进入后疫情时代,明显发现企业观念的转变。
大势所趋,中小企业加大数智化转型投入。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过去三年中小企业年度数字化投入5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占比由37%提升至53%。
但更多在夹缝中谋生的中小企业,对于数智化转型有诸多顾虑。杨靖国表示,数智化转型对于规模小、利润低、源配置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两难”的选择,转还是不转?怎么转?不愿转、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等问题比较突出。
尽管转型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无处着手。郭金铜洞察道,中小企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最关心的核心痛点是效率和增长。中小企业其实诉求很清楚、很简单,本质上是怎么活下去、怎么活得更好。追求效益是为了活下去,追求增长是为了活得更好一些。
郭金铜从实践中发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数智化转型布局更快、更容易,大企业反而船大难掉头。
“先富带动后富”
对于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路径,最新的政策指明了更为清晰的方向。
今年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