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视觉中国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陈伊凡
科技部的重组成为此次两会上最大看点之一。
3月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该方案作出说明,重组科技部是其中的机构改革内容。
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其中一项是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责由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整体承担。
距离科技部的上一轮重组,相隔5年时间。在2018年那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职责整合,重新组建科技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由科技部管理。
“这一次重组科技部的逻辑其实是将科技部的定位更明确为抓战略、抓规划、抓落实。将科技部从一些项目管理中抽离出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梁正告诉虎嗅,“另一方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过去十年,他所在的机构一直在跟踪和研究科技体制改革,在他看来,这样的调整在预期之中,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结果。
那么,在重组之后,科技部又将把技术成果如何更好地转化出去?谈了多年的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是否得到进一步落实?美国的一些科技政策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思考?
强化科技部的基础研究指向
重组后的科技部更侧重统筹和监管职能,原本科技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现在相当于将一些“运动员”的职能划转出去。另外,“科技部未来更注重基础性、强化‘卡脖子’技术研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纪珍说。
在此次调整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依然归属科技部,并且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划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近几年,中国的基础研究投入逐年增加,但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
根据科技部数据,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5%,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连续4年超过6%。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根据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涛与其合作伙伴此前发表于《中国科学报》的文章,2009年美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的研发费用占比就达到19%。
肖捷提及,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不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评审和管理,主要负责指导监督科研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管理,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科研成果的评估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