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I的青春残酷物语

如今业内谈起Open AI,语气和一年前截然不同。

距离它上一次技惊四座,还是今年8月其战队Open AI?Five在《Dota2》中血虐人类半职业选手。当时甚至掀起了一片比AlphaG更猛烈的“AI恐怖论”,一度成为Open AI脚踢DeepMind、拳打Facebook的实力证明。

但是最近情况却出现了变化。下半年,Open AI不是致力于打出游戏新记录(在《蒙特祖玛的复仇》超越了DeepMind),就是分享自己的游戏攻略(发布Spinning Up in Deep RL课程教人打游戏),要不就是研究更适合打游戏的新环境(推出训练平台CoinRun)。

虽然这些游戏一条龙技术也吸引了媒体关注,但显然都没能掀起什么大水花。

反观DeepMind,不是承包顶会论文的半壁江山,就是凭Alphafold等重大突破收获一片口头诺贝尔奖,时不时就有神仙成果刷屏。

种种迹象都表明,Open AI似乎已经不再是科技巨头里最能打的那个,而且越来越专注电竞比赛的节奏。

天才极客为何沉迷游戏?科技巨头为何频频失手?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今天咱们《走近科学》(划掉)就来抽丝剥茧,看看Open AI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少年维特之烦恼:

Open AI的青春期综合症

公开处刑之前,先简单普及一下Open AI的运营方式:

2015年成立的Open AI,一直是以第三极的方式存在于AI世界的。由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联合其他科技巨头们共同出资成立,旨在以非盈利的方式进行人工智能研究。?

Open AI采用开源项目的形式,将所有的研究结果对外开放,以达到“防止企业和政府依靠超级AI过度榨取利润或谋取权力”的目的。

这种“为人类未来而搞AI”的技术理想主义,很投一些研究人员的胃口。因此,尽管薪水并没有太大竞争力,Open AI一成立依然吸引了不少顶级天才加入。像是Stripe的前CTO格雷格·布洛克曼(Greg Brockman),前谷歌研究员伊利亚·苏特斯科瓦(Ilya Sutskever),天才的计算机大师艾伦·凯伊(Alan Kay),以及众多曾在学术机构、Facebook AI或DeepMind里工作过的青年才俊。

如今,Open AI已经拥有40多名技术人员,在一个投资人提供的办公空间里工作,而其工作所用到的一些基础设施,比如AWS服务等,则由亚马逊合作提供。

左:Y Combinator的Sam Altman 右:特斯拉、Space X的Elon Musk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