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硅肥,属于一种中量元素肥料,在1787年,拉瓦锡首次发现硅存在于岩石中。由蔡德龙比较系统地引入中国,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农业上广泛应用。按照中国现行肥料分类方法(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肥料),该肥料与钙肥等属于中量元素肥料。1996年开始,在河南省科学院设有“河南省硅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国家硅肥标准即有该中心负责制定,并颁布实施。
硅肥在韩国、美国、法国、马来西亚及我国台湾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已被大面积推广和使用,硅肥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已经超过了磷肥和钾肥。我国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硅肥,80年代后期才实现工业化生产。
硅肥被国际土壤界列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元素肥料。在我国国家科技部公布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中,硅肥名列榜首。国家测土配方已把是否缺少二氧化硅作为技术标准,农业部颁布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硅肥行业标准NY/T797-2004,标志着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和推广,硅肥已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种新型肥料。
目前,我国缺硅土壤占总耕地面积的50-80%以上,以水稻为例,我国常年种植水稻的面积达3333多万公顷,缺硅土壤占50%以上。如果全部施用硅肥,按增产10%计,仅此一项每年应可增产100万吨稻谷,推广硅肥的生产与应用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这是一直困扰我国农作物种植的问题。农业专家们指出,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大量化肥的施入必须要有硅肥的配合,“氮磷钾+硅”科学平衡施肥,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硅肥能够改变作物品质的特性,正在引起世界范围内土肥学界和植物营养学界的重视。
硅肥行业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硅肥在韩国、美国、法国、马来西亚及我国台湾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已被大面积推广和使用,据报道,硅肥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已经超过了磷肥和钾肥。我国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硅肥,80年代后期才实现工业化生产。近几年来,我国在河南、山东、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广西、海南、河北、四川等省对喜硅作物和缺硅土壤施用硅肥,其增产幅度为:水稻增产10%-20%,小麦增产10%-15%,花生增产15%-35%,大豆增产10%-20%,甘蔗增产10%-25%,玉米增产12%-20%,芝麻增产15%以上,棉花增产10%-15%,麻类增产10%-25%,竹类增产10%-20%,茶叶增产20%-25%,蔬菜增产15%-20%,草莓增产30%-50%,西瓜增产10%-25%。同时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如苹果的含糖量、着色率、耐贮性和运输性等都有提高。硅肥还能起到防病防虫的作用,如稻瘟病、叶斑病、白叶枯病、茎腐病、纹枯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烂根病及螟虫、稻飞虱、棉铃虫、蚜虫、白粉虱、根线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