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短缺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6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我国干旱和半干旱的西部地区平均降雨量少,人畜饮水非常短缺。目前,我国在旱作节水农业理论、旱区农艺节水理论及水分调控技术、农田保水保土耕作技术及旱作机械化蓄水保墒关键设备研究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亟待加强。
节水农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农业灌溉中实施节水农业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深层渗漏和无效蒸发损失,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量、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措施无法替代的作用。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
节水农业是随着节水观念的加强和具体实践而逐渐形成的,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
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旱地农业是指降水偏少而灌溉条件有限而从事的农业生产。
节水农业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整体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常年值27711亿立方米,各年的数据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整体保持稳定。
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从人均角度看,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为2055立方米,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5%,位于全球第109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分省份来看,全国31个省份中,有21个省份处于缺水状态。
其中,轻度缺水4例(人均水资源量3000立方米以下),中度缺水8例(人均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以下),极端缺水9例(人均水资源量500立方米以下)。
通过具体省份的对比发现,极度缺水的9个省份大多是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而不是西北、东北等水资源较少的地区。
根据我国供水结构,地表水供水量为4912.4m3,占总供水量的81.3%。地下水供水量为1057.0亿m3,占总供水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为70.8亿m3,占总供水量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