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37.4公里、拥有高速公路里程1.2公里,分别为美国的18%和50%,公路综合密度仅为美国的37%,日本、法国的25%左右。在通达深度方面,我国高速公路基本覆盖了城镇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而美国州际公路、德国高速公路连接了所有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日本高速公路网则连接了所有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与国外相比,由于高速公路营运模式的不同,如美国的收费高速公路比例不到10%,而我国的高速公路中有95%属于收费公路。我国高速公路具有最大的通车里程以及高比例的收费路段,却采取落后的人工收费模式,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造成通车速度慢,效率低下,高峰期拥堵严重等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高速公路还是城市道路其承受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交通流量急剧增长,也使得“人、车、路”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交通通行效率低下、尾气污染和交通事故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城镇人口和汽车保有量剧增的压力下,我国交通系统出现拥堵、尾气污染、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投入以缓解交通压力,如提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平安城市”概念并建立试点,促进我国智能交通较快发展。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计,得益于5G、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的发展,我国智能交通将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到2035年,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将保持全球领先水平。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智能交通兴起于欧美国家,总的来说,美、欧、日是世界上智能交通系统开发应用最好的国家及地区。从它们的发展历程看,国家政策指引及产业投入是智能交通快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也基本上完成了ITS体系框架的搭建,并根据自身情况在重点领域推动大规模的应用。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下,“十四五”要解决制约经济新增长的软硬件环节。中央政府将推出一批重大项目、一批重大工程、一批重大政策,围绕贴近民生领域、公共基础设施薄弱领域、能拉动消费的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围绕实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展开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