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的河豚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每一代的体内都会褪去不少的毒素,经过严格把控鱼生长的环境和鱼饲料,第六代人工养殖的河豚基本是无毒的。
淡水豚又称河豚、淡水海豚、淡水鲸,并非单一物种,而是对一些适应江河湖泊等淡水生境的鲸豚类的统称,故又称 淡水豚类、淡水鲸类。
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鸡泡”(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鮁鱼”等称呼。古时称“肺鱼”。
河豚养殖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人的印象里,河豚一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食材。据说其鲜美让所有尝试过的食客流连忘返、欲罢不能,但同时传说它含有剧毒,所以一直有河豚做好了要先由厨师尝一口再端上桌的说法。
河豚的确有毒,1990年,原卫生部下令全面禁止河豚的食用,但是河豚鲜美的味道让很多老饕欲罢不能,禁令之下民间一直在私下食用。为保障安全,科研人员多年来对河豚毒素的机理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
人工养殖的河豚池底下都铺满了小石块,而且这些小石块缝隙比较大,有益于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微生物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干净的水资源能抑制河豚体内产生毒素。另外,人工养殖的河豚会喂养特殊的鱼饲料,降低毒素的产生。
其次,河豚从人工养殖基地捕捞后,就会被送到专门的加工厂。工人师傅们会对河豚进行筛选,只要暗纹东方鲀和红鳍方鲀,其他种类的河豚是不能食用的。
最后,经过筛选的河豚会被放到流水线上进入车间加工,由于河豚的毒素主要集中在内脏、眼睛和血中,因此要在加工车间将其去除,再用LED灯照射检查是否还有残留物,以确保河豚肉没有毒素。由此可见,如今可食用的河豚从加工到包装都要经过层层把关。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河豚养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建议报告》显示:
食用河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大禹治水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盛产河豚,吴王更是将河豚与美女西施相提并论。尽管中国自古便有吃河豚的历史,却因1990年的禁令,未达到日本狂热的程度,我国养殖的河豚大多出口海外,日本、韩国及中东地区成为主要的消化市场。2016年,也就是河豚禁令下发后的第26年,国内对河豚市场开始松绑,国内的河豚产业也开始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