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服务是指为公众提供的文艺表演活动组织、策划、实施等服务。这包括各类文艺晚会的策划和承办、商业演出、促销活动、路演巡演、公益活动、庆典活动等。演出服务公司通常提供从前期的策划、组织,到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协调,以及后期的制作、宣传等一站式服务。
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演出票务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演出市场迎来强劲复苏,供给需求旺盛。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演出市场实现票房收入315.40亿元,相较于2019年同期增幅达84.2%,且已大大超过2019年全年200.41亿元的票房收入。其中,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井喷式发展态势尤为亮眼,仅第二季度便将22.31亿元收入囊中,环比增长738.6%,呈现出超强的吸金能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型演出的节节遇冷,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近20个音乐人/乐队取消巡演。而对顶流艺人的高度依赖,也让演出内容同质化竞争加剧。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演出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分析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票房收入及观众人数较2019年同期均实现显著增长。在大型演出活动按下暂停键的三年里,国内乐迷们对演唱会、音乐节的渴望达到极致。自2023年第一季度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节集中开票,该类型演出在2023年上半年热度持续上升。
数据表明,仅在2023年第二季度,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428场,环比增长448.72%;票房收入22.31亿元,环比增长738.6%;观众人数482.33万人次,环比增长611.71%。
然而,与大型项目呈现超强吸金能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型演出的遇冷。以Livehouse为例,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去年第二季度音乐类Livehouse场地演出和巡演已出现关注度和票房下滑。一方面是头部IP演唱会与户外音乐节吸走了不少乐迷;另一方面,本就缺乏竞争优势的腰部及以下乐队和小型音乐现场演出由于租金、设备、宣传推广及人力等运营成本增加,生存压力加大。
现场演出盈利结构单一,对于票房收入的依赖度高,这也导致演唱会主办方更多地靠拼阵容来带动票房。然而,头部艺人终究是有限的,演出阵容的高重复率不免让乐迷陷入审美疲劳,体验受限;也让本就承担较高盈利风险和演出举办风险的主办方陷入了高度依赖顶流艺人、演出内容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恶性循环中。另外,某些头部艺人因演出场次过多,无法保质保量完成现场表演,出现了假唱、擅自更改演出内容、突然在台上晕倒等现象。同时,“咖位”和流量也在不断固化“强弱”音乐人之间的依附性关系,导致“后浪”缺乏动力,不利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