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合肥向东看,便是瑶海区,她是合肥工业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曾创造约合肥70%工业产值、50%以上城市GDP的工业城区,当下正在加大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稳步推进文旅融合,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
峥嵘岁月,青春写就
1954年,国家建设完备工业体系的宏观战略之下,合肥市东市区承接了上海的内迁56家企业,这些沪企在合肥东部迅速成长,形成“十里连营”的工业走廊,成为合肥工业立市的基石,合肥东部也逐渐形成了合肥乃至安徽著名的工业集聚区。
合肥东部新中心展览馆。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1957年,18岁的朱阿林第一次进入安纺总厂,“在当时那个年代,当我知道能进厂当一名织工,我开心啊。”从人生的春天走到秋季,朱阿林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安纺总厂,“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跟布织车间打一辈子交道。”今年84岁的朱阿林说,作为安纺一厂第一批从上海内迁的纺织女工,她为自己的选择深感骄傲。
1988年,朱阿林光荣离休,同年安纺一厂被授予“安徽省省级先进企业”称号,而这一时期纺织行业也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出口行业。
安纺一厂表彰证书。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那时候我们上进心很强,非常想学技术,积极地追求进步”,1970年,退伍军人马传能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工业建设,来到合肥矿山机器厂。“我们的挖掘机出口到越南,到阿尔巴利亚,到很多国家。当时我们支援世界,我们有远大蓬勃的人生理想”。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马老言语间充满自豪与不舍。
退休后75岁高龄的马传能仍在抗疫中挺身而出,他说,不管是作为工人时学到的工业技术还是做到管理层后学到的管理科学,都是党和国家培养的,他理应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半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技术、一个单位、一项事业、一种信仰,朱阿林和马传能不是特例。在合肥工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工业年代,瑶海区有着许多和朱阿林、马传能一样为合肥工业建设默默奉献的工人。
腾笼换鸟,厚积薄发
时代车轮不断向前,在合肥东部,高炉林立、机器轰鸣的时代慢慢落幕,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号角呼唤瑶海的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