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鄂托克旗绿色矿山集中连片治理区一角。 鄂托克旗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鄂尔多斯5月29日电 题:在内蒙古西部“小三角” 见证矿山变“绿山”
中新网记者张玮
初夏的内蒙古绿意盎然,行走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矿区,原有的弃渣废土荡然无存,绿色矿山悄然崛起。
鄂托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小三角”经济圈和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中,极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县域经济体,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2013年,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4年成为国家首批低碳产业园区试点园区。
近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出发,一路西行,来到坐落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小镇——棋盘井镇,探访这里矿山变“绿山”的故事。
图为鄂托克旗建元煤矿绿色矿山及绿色运输长廊。 鄂托克旗委宣传部供图智能矿山:产煤不见煤
“每天3000米的巡井任务,以前两个人得需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4个机器人巡井,50分钟就能高效完成。”国家能源集团蒙西棋盘井煤源基地(东区)机电副矿长王龙指着一排大屏幕,骄傲地告诉记者。
该基地2020年试运转至今,通过先进的5G网络平台、数据中心、AI核心平台、无线通讯网络建设,将各个子系统串联整合在一起,构筑高效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采煤、运煤全环节井下作业。
王龙说,通过智能化建设,能够减人提效,让采煤工人的安全效益最大化。“按照传统矿井建设大概需要500至600人,现在我们全矿仅有310人,实现了固定岗位无人值守、综采工作面少人作业。”
基地综采队支架工庞博介绍:“以前20米长的工作面需要配置150部支架,每10部支架需要一个人不停操作,劳动强度非常高。智能化矿山建设后,一个工作面只需要一个支架工,就可以完成150部支架的自动化操作。”
庞博说,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现在工作起来更加规律。“早班检修、中班生产、周末不上班,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内部形成绿色小循环的建元煤矿,条条产业链“有煤不见煤”,通过将近5000米的皮带长廊将所采煤炭安全运送至洗煤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