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武少民 王英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砥砺前行,天津医科大学已经走过71载流金岁月。进入新时代,学校牢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构建以“德高医粹”为培养目标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加快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不懈探索。
精医济世,胸怀家国的理想熔铸
医学教育尤以德为先。学校坚持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厚植家国情怀大爱大德,把“贡献国家 服务人民”作为医学生德育的核心内涵和医生职业理想的最高追求,为医学生成长成才打好中国底色。点燃教学改革“引擎”,构建医学院校特色课程体系。书记、校长带头坚持每学期为学生讲授形势政策教育“开学第一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担当民族复兴时代重任”“奋进百年新征程 以医建功新时代”……引导天医学子在志存高远中笃定矢志报国的人生航标。推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打造“思政+医学”金课。思政课教师与医学专家同讲一堂课,引导广大天医学子追求卓越、矢志创新,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讲好抗疫“大思政课”。开设抗“疫”一线阵地教学,由我校抗疫一线的临床教师架设空中课堂,用生动鲜活的抗疫实例丰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发起成立全国医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召开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医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集聚全国26所医科院校合力,共筑医科院校思政教育共同体,同创铸魂育人新局面。
敬佑生命,心怀苍生的文化浸润
学校把“敬畏生命 守护生命”“基因式”融入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天医70年校庆前夕,学校迁址扩建生命意义展厅,兴建朱宪彝纪念馆,使之成为学校乃至全社会思政育人的教育基地。“医生职责神圣,万莫把生命视为儿戏”,学校首任校长,中国临床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朱宪彝老校长的话至今言犹在耳。他一生克己奉公,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祖国的医学和医学教育事业,临终“四献”(献遗体、献藏书、献住宅、献存款)更是激励着一代代天医后学。学校以朱老校长捐献遗体脏器标本以及部分遗体捐献者亲笔所写遗嘱为主要内容,建成“生命意义展厅”,把致敬无语良师,感悟生命意义融入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全过程,感召和激励天医学子尊重生命、敬畏职业。学校进一步挖掘朱宪彝精神,逐步构建以朱宪彝老校长大医之路为主线,生命意义教育、医学伦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一体的思政教育载体,编辑出版图书《朱宪彝》,展演中英文话剧《朱宪彝》,拍摄纪录片《医之大者朱宪彝》,薪火相传,让朱宪彝精神跨越时空,点亮一代代天医“未来医者”的成长奋进之路。在朱宪彝精神的感召下,学校率先在全国发起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采血入库活动,20年完成21次校园集中采血,7052名天医学子血样载入中华骨髓库,43名学生成功挽救患者生命,被誉为“用热血标记一个有温度的职业”。设立卫生健康日、文化活动日,一体推进具有医学特色的体美劳教育,卫生健康理念浸润天医校园。普及急救教育,促进医学生“五育融合”。学校获批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使急救成为天医学子人人都要掌握的技能,成为医学生“救死扶伤 守护生命”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