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15号线吴中路站,设计上开创性地采用了预制大跨叠合拱型结构,将上海浦江两岸天际线以76米长画卷呈现于站厅拱廊。 ?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
三十而立,向新出发。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徐家汇站至锦江乐园站)通车试运营。上海地铁由此出发,陪伴着市民乘客一同成长,始终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
目前,上海已拥有20条轨道交通线路,路网运营总里程达831公里,508座车站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每天有超过1000万人次乘客穿梭其中。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上海造地铁,是几代人的梦想。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就提出规划建设地下铁路的构想。也是从那时起,上海地铁就开始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当时,外国专家在上海实地勘测后,曾有这样一段评价:想要在上海这样地质疏松的软土层造地铁,就像阿基米德在宇宙寻找一个支点撬动地球——意思是“几乎不可能”。
这样的“先天不足”,给地铁建设运营难度层层加码,也倒逼出了许多创新与第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如今,基于绿色地铁实践,上海地铁编写了业内首部《绿色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评价标准》,通过非开挖、工厂预制拼装、全封闭绿色施工围挡、绿植围蔽等一系列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将光、噪音等污染以及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又如,被视为“大脑”与“神经中枢”的信号系统,通过技术攻关拥有了“中国心”,上海地铁进入全自动驾驶时代。全自动驾驶的地铁可靠性更高、正点率更高、安全性更好,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上海已成为全世界拥有全自动驾驶地铁线路最多的城市。
2020年,“上海轨道交通线网运营调度指挥大楼”建成投用,由大数据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和应急处置中心构成,集控制、指挥、协调3项职能于一体。目前,上海地铁已基本构建形成以地铁云、高速数据通信网,以及大数据平台为核心的全网数字化基础设施,链接了一系列应用场景,初步实现智慧建设、智慧运维和智慧服务。
建地铁,就是建一座城
如今,上海地铁网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网,更是一个信息网,也是一个生活网。
这些年来,上海地铁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铁上盖模式,相继推出华润万象城、万科天空之城、凯德星贸等系列项目,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为城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