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赴西安特派记者 n白云怡】5月下旬的一个上午,当《环球时报》记者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时,这里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作业线束上,一台台龙门吊正忙碌地吊装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在集装箱堆场内,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来回穿梭……这里正是中欧班列“长安号”(以下简称“长安号”)的出发地和抵达地,每天,从这里启程和归来的“长安号”班列多达十余列,联通20多个国内城市和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开行十年获多项全国第一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同年11月28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积极探索构筑内陆国际贸易通道开通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截至2023年4月底,“长安号”已累计开行17643列,其中40%的货物经哈萨克斯坦运输,中亚五国开行量达4294列。自首趟西安至阿拉木图的国际货运班列开行至今,“长安号”已开行国际干线17条,向中亚方向常态化开行了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干线,并通过公铁联运覆盖中亚五国。
4月26日,中欧班列“一带一路”十周年长安号西安-中亚专列发车。(视觉中国)
据西安国际港务区工作人员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2013-2014年“长安号”一共只开行46列,货物总重约6.9万吨,运送货物以无缝钢管、五金工具等为主,班列线路为西安至中亚五国。而到了2018年,“长安号”全年开行达到1235列,运送货物总重达120.2万吨,监管货值17.2亿美元,货品种类也扩展到了工程原料、橡胶制品、装修建材、服装鞋帽、粮食等各个方面,重载率达到99.9%。2022年,“长安号”全年开行更是达到4639列,运送货物总重达到400多万吨。
“根据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统计资料,目前,‘长安号’已达到开行数量全国第一、货运量全国第一、重箱率全国第一、全年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成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袁小军向记者介绍称。
方便快捷的“钢铁驼队”
“长安号”之所以能在短短10年间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主要是由于运输时效快、智能化程度高、线路辐射广、服务功能全、综合成本低等特点。《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作为“长安号”出发地和抵达地的西安国际港占地5600亩,现在已建成铁路线59条、设计集装箱年吞吐量500万标箱、运力6000万吨,是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此外,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也是全国第一个拥有3束6线的场站,国际集装箱作业到发线达到18条,足可满足“长安号”年开行一万列以上的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