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将划出示范区,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进跨区域一体化空间协同治理,聚焦三地生态环境共保共治。2月21日,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这是国内首个跨省域共同编制报国务院审批的法定国土空间规划。专家表示,在“双碳”背景下,减量发展是趋势也是要求,特别是对于“长三角”这样经济体量大、人口密度大的区域,《总体规划》将推动其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进一步进行探索与创新,也能够为其他区域城市群提供借鉴与参考。
短板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全域,约2413平方公里。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区域协同战略中的重要战略之一。‘长三角’地区坐拥4%的国土面积,产出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说。
不过,“长三角”同时也面临着环境和生态问题。2021年1月14日,在回答《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有关问题时,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长三角”区域开发强度高,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地区之间生态环境差异大,解决跨界环境问题、实施生态补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机制手段还有待完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包路林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生态环境建设一直是城市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部署。尤其在“双碳”的刚性约束背景之下,生态环境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碳吸收的重要发力点。从去年开始,国家就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去年6月我国发布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就提出“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
破冰
“另一大意义是打破行政区划,将生态空间从更大的尺度上来统一规划。生态环境很难根据当前行政区划的划分方法去分头治理,非常需要从区域层面加强整个局部环境系统的质量提升。但是现实中这种跨省市的建设和管理还是存在非常大的执行难度的,所以有必要通过国家层面的区域性专项规划来推动和落实。”包路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