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生活圈补全“小修小补”服务,有生意才有便利

封面评论 | 生活圈补全“小修小补”服务,有生意才有便利

蒋璟璟

近年来,商务部先后在全国确定两批共8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截至目前,全国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便民生活圈1402个,涉及商业网点28万个,覆盖居民社区2766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以南京为例,2022年就打造了2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近日,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同样引发了网友热议。(中新社)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近年来各地多有实践,“试点地区”也确实总结出了一批成功经验。公共职能部门之所以要专门推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恰恰是因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某些生活的便利性,反倒发生了倒退,这显然有悖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定位。

诸如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现在被表述为是“便民服务”。而最初,这些都属于是市场化的营生,是手艺、也是生意。从事此行当的工作者,初衷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回报”,而不是出于方便邻里的道德责任。而时至今日,此类行业之所以渐渐消失,就是因为其不足以承受“高租金”等经营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市场自发竞争和淘汰的结果。但从客观上说,这一“结果”,也损害了市民生活的品质。

从需求端审视,由于小家电、快消品的廉价化,“坏了就扔”“以新购替代修理”渐成主流,在此大背景下,对于“小修小补”的实际需求,确实是在减少的。成本高企、需求收缩,相关行当遭受两面夹击,自然是快速萎缩乃至消失的。在此前提下,若是任其自然演化,那么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线上化”“高价化”。近年来,关于“网上找人维修被收取天价”的事件越来越发多发,明显与此相关。

就在身边那些路边小摊小店的“小修小补”,首先是商业服务,其典型特点就是做的是街坊邻里的熟人生意。时至今日,基于自发的市场竞争秩序,此类“生意”已经很难生存下去。而这,也恰恰是主管部门要出台持政策,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的背景要素。“缺什么、补什么”,一圈一策,要的就是盘活闲置资源,主动衔接供需双方,让“小修小补”重新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让城市生活的惠民性、便利性在细节处兑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