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片区网格,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织密片区网格,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虹桥镇城运中心工作人员与街面排查人员就事件处置进行实时沟通。(受访者供图)

沪上小有名气的“韩国街”——闵行区虹泉路,是年轻人休闲聚会的网红打卡地之一。这条路上,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健身房。夜晚,重器械区域的杠铃等器材被频繁使用,造成地面共振形成噪音,影响楼上楼下居民正常休息。当地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一关了之或限制营业时间当然方便,但年轻人健身需要场地和空闲时间,市场主体也需要生存发展。”闵行区虹桥镇城运中心党支部书记许顺华介绍,从基层实践看,单靠一两个部门“单兵作战”,难以在基层治理的多目标任务中寻求最优解。

为此,该健身房所在的虹桥镇金汇上虹片区网格立即启动工作机制,担任网格长的镇领导召集律师、职能部门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在多次上门、多方讨论后,最终该健身房的重器械区被搬到旁边裙楼里。这样,健身噪音扰民问题得到解决,上班族们也能在空闲时间运动健身,市场主体也有了继续发展的空间。

据介绍,虹桥镇在探索基层治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1+X”治理体系。“1是以片区网格为基础打造一个基层治理的平台;X是整合下沉网格的派出所、城管执法、司法所、市场所等力量,建立X个工作机制,如在片区网格内嵌入了司法调解、平安商圈、城管工作站等机制,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虹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不断优化网格架构、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法治思维,把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化解在片区网格,由最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虹桥样本。

整合多方力量,“一体化作战”让群众更满意

片区网格不是凭空而来的。虹桥镇地处闵行、徐汇、长宁三区交界处,毗邻虹桥中央商务区及漕河泾开发区,镇域面积11.08平方公里,实有人口约20万,其中境外人员超2.3万人。区域内楼宇经济发达,拥有各类楼宇约500万平方米,亿元楼13幢。此外,还有市级商圈吴中路商圈等。

织密织细这一超10平方公里热土的基层治理网络,片区网格在实践中诞生并发展。“从一开始以‘大联动’机制探索创新社会治理,到前些年实施两次机制改革,细化网格划分、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再到现在构建‘镇城运中心—片区网格—自治网格’三级工作架构,并探索建设片区网格‘微脑’提升基层治理能级,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事件处置时间更短、群众满意度更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