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5日电 题:如何推进藏学学科“三大体系”建设?
作者 万果 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授
随着中国藏学的发展,原本是舶来品的“现代藏学”概念,当下在中国特有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现实语境下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藏学研究。现今学术界对“藏学”概念范畴的精确界定依然在讨论,部分涉藏研究成果的学科归口划分仍在完善过程当中。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目标和重要性,既证实了中国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和完善之客观需求的现实存在,也是中国藏学“三大体系”建构的方向指导和理论依据。
何为“藏学”?
一般语境下,藏学有时被笼统地概括为所有涉藏研究及现实问题讨论的统称,但这种概括通常是基于人们习惯性的判断而非规范性的学科概念认知。藏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们过去曾基于各种参照标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藏学进行各种二元概念组形式的划分。
我认为,狭义藏学以传统“十明”学科和藏语文为核心;广义藏学则归口在民族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在学理范式上采用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理框架,具体是指涉藏研究内容中属于历史文化范畴的内容,和藏学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与其他学科交流交叉而产生的一些新学科知识内涵,诸如在文学、语言、历史、宗教、地理、医药等学科中涉及历史文化现状及发展的部分。广义藏学在研究上突出现代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研究方法上突出拓展性、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学术研究与学科系统的发展,催生了对该二元概念组进行重新定义和范围拓展的需求。因此,在延续狭义藏学传统性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将角度更丰富、视野更宽阔、范式更多样的跨学科涉藏研究,包括涉藏地区多民族文化互动研究、民族关系研究、历史上的族群交流及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内容,纳入广义藏学范畴内。
布达拉宫与雪山倒映在拉萨南山湖面。江飞波 摄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藏学研究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定挑战。因此,中国藏学学科体系建设尤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藏学学科的价值体现在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藏学由其哲学思想、生态理念、人文精神等主要内涵支撑起来,具有独特的学术性、理论性、庞大的知识体系,能够与其他文明和学科体系相衔接。在此意义上,藏学学科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藏学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于学术研究和实践层面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面向中国现状的社会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