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行走的思政课”之旅 大别山里的“00后”发来了暑期“成绩单”

大河网讯 “荒坡上种出了能致富的油茶树,大别山里‘育’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样本’,村民奶奶念念不忘着红二十五军长征时在这里走过的路。”这是7月1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两山’实践与乡村振兴调查研究”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的同学们刚刚结束调研时最真切的感受。

开启“行走的思政课”之旅 大别山里的“00后”发来了暑期“成绩单”

记者了解到,7月10日至13日,实践队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贵成的带领下,先后前往信阳市新县、商城县、罗山县和光山县,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间,实践队的同学们频频驻足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片片田野前,用心感受到了蓬勃生长在豫南山区里的革命信念,也用脚步丈量着“秀色可餐”的乡村振兴。

社会实践“大课堂”离不开“红色”主调

开启“行走的思政课”之旅 大别山里的“00后”发来了暑期“成绩单”

群山巍峨,碧空如洗,实践队的同学们拾级而上,来到位于信阳市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他们面向纪念碑静静肃立,向革命烈士三鞠躬,致以崇高的敬意。

“大别山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无数革命先烈,也见证着革命精神的诞生与发扬。”在这堂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同学们看到了两种色调:依山傍水的山青水绿和历久弥坚的“红色”底蕴。

革命老区人民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实践队在罗山县铁铺镇的何家冲村找到了答案——因地制宜,深挖红色资源,锻铸出具有时代精神特征和强大内生动力的“红色引擎”。

“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结合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实践队的同学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何家冲村深挖红二十五军长征文化相关资源,积极做活红色旅游,整合红色旅游基地、纪念馆、革命旧址遗迹、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并进行系统化保护与开发、建设和管理,打造出了一个全国知名的红色研学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同学们在调研后的交流中说道,革命先辈们不惧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今仍鼓励着人们团结奋进,也助力着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