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达克纪念馆兔年首讲启幕,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带你回溯苏州河建筑文脉

邬达克纪念馆兔年首讲启幕,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带你回溯苏州河建筑文脉

今天下午,邬达克纪念馆举办了“建筑可阅读”——上海文物历史保护建筑系列科普讲座之“邬达克那个年代的苏州河建筑文脉”。主讲者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乡规划师廖方,他以邬达克和苏州河为线索,串联讲述一系列经典城市历史场景。在他的娓娓叙述中,一段浓缩的上海城市发展脉络仿佛被置于时光的温度中浸润,如水中茶叶一般舒展苏醒。

苏州河古称“松江”,亦称“吴淞江”,是太湖流域和上海之间物资运输的重要渠道,流经市区内的这一段习惯称为“苏州河”。苏州河两岸曾经是上海民族工业的摇篮,见证了上海工业及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脉络。建筑师邬达克自1918年辗转到达上海至1947年离开这座城市,恰亲历了苏州河的这一历史阶段,邬达克的许多建筑作品,也融入了苏州河的建筑文脉,共同成为展示上海城市风貌变迁的重要印迹。

邬达克纪念馆兔年首讲启幕,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带你回溯苏州河建筑文脉

自外白渡桥向西回溯,以西藏中路、成都路、长寿路、江苏路、凯旋路等道路为界,苏州河流域分段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在历史上也对应着商贸、仓储、工业、学区、郊野等不同的主体功能,伴随时光流转,向两岸街区纵深生长出“万花筒”般绚丽多姿的建筑文脉。

邬达克纪念馆兔年首讲启幕,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带你回溯苏州河建筑文脉

外滩-西藏路(东段)是开发最早,历史建筑最密的区段。位于此段的广学会大楼、浸信会大楼姐妹楼,是苏州河的城市传奇之一,也是建筑师邬达克的重要作品。浸信会大楼坐西朝东,广学会大楼则坐东朝西,两幢楼成“U ”形,体量完全连接,各自的出入口则分别设在虎丘路和圆明园路上,巧妙地让不同业主建设的两座大楼最大程度地共享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在这座1932年竣工的大楼上,建筑师邬达克的设计风格明显从古典主义风格向艺术装饰(Art Deco)风格转向。虽然大楼的立面形式语言仍有很深的哥特复兴风格烙印,与先前落成的慕尔堂的哥特复兴风格具有明显的联系,包括尖券窗洞,细长的束柱等,但这些元素却不是依据古典的样式构图,而是以新的摩登的样式出现,鲜明而又简洁地附着在阶梯状折线收缩的建筑体形之上,体现出了装饰艺术派的特征。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