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题宣传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李一能)根据国务院安委会有关要求,日前市安委办、市应急局决定在2023年上海市“安全生产月”期间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题宣传活动”。什么是“有限空间”?如何防范相关事故?普通市民又会在怎样的场景下与其产生交集?昨天,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上海市化工协会专家王荣钢。

上海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题宣传

图说:“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教育配图。市应急局供图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王荣钢告诉记者,有限空间分密闭设备、地下有限空间与地上有限空间三类,包括管道、地下室、污水池、下水道、储藏室等等。这些空间因为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情况,许多人员伤亡事故均由此产生。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接连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1-5月,本市也发生了多起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特别是污水管网清淤清污、贮罐检维修作业等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伤害和重大损失。王荣钢表示,这些事故大多涉及污水池、窨井、生活垃圾处理装置等地点,主要因为还是麻痹大意。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的,许多都是承包商,施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淡薄,而业主的安全教育又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做到深入人心,导致施工人员习惯性地违反操作章程,可能前几次违章都没有出事,但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管理环节出了问题,企业是否真的守好安全关,而并非作秀应付上级检查,是避免悲剧的决定性原因。”

“有限空间”事故大部分都是在生产活动中发生,那是否意味着它与普通市民没有关系呢?王荣钢认为也不尽然。在市民的生活中,经常也可能与“有限空间”发生交集,例如地下室、污水井、储藏室等等。有市民因为好奇进入,或是误入、意外跌入这些设施内,如果处置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例如当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发生中毒或缺氧,如果其他人员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救援,则无异于抱薪救火,极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事故发生

“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有限空间’强化警示与管理,要让无关人员想进也进不去。”王荣钢表示,普通市民也有必要学习“有限空间”的安全知识,辨别什么是有限空间、危险性何在、万一遇到险情如何求生,以及他人遇险如何正确处置救援等。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