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盛弘
看着机械臂熟练烹饪中餐八大菜系的菜品,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别有感触。目下,古北市民中心二楼老年助餐点的饭菜,几乎全部交由机器人掌勺的“熙香AI食堂”烹饪,让她这样联想:科技如何与民生实事更好结合?
“家门口”的社区服务够不够好、公共空间是否丰富多元、民生事项还有哪些短板……基于一次次的民意收集,盛弘正反复打磨一份“打造家门口一站式美好生活空间”的代表建议。她希望由此推进“家门口”一站式整体服务,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增强服务效能,让15分钟社区生活圈更美好、更便捷。
推动“民声”落地为真正的“民生”
古北市民中心内,盛弘与几位社区居民代表、长宁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交流。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心头关切,充分沟通交流,由盛弘整理归纳并带上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
“家里的智能电视、机顶盒,各有遥控器,换着用很不方便。”这位居民代表说,“我想着,能否把语音功能也嵌入机顶盒里,通过语音进行控制,能方便很多老年人。”
还有一名居民代表反映,希望社区附近设置更多医疗机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是否可以整合优化部分街区资源,让居民就近就便寻医配药。
一条条具象的建议和呼声,盛弘分门别类、认认真真地记在本子上。把服务居民过程中听到的最具普遍性的“民声”,转为代表建议,推动落地为真正的“民生”,是这位人大代表肩负的使命。
盛弘说,经过近年发展,上海的社区服务从“有没有”转为“优不优”,通过调研,她发现居民的生活圈品质有待提升,助餐、就医、健身、文娱的科学分布与丰富功能有待提升,其间要充分借用智能化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效能。
在群众中汲取养分,长出更丰富的民主实践
80后盛弘扎根社区十多年,她所在的荣华社区曾是全国第一个涉外居民区,这里住着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3.2万居民,有着“小小联合国”之称。不同背景的居民需求复杂、文化多元,众口如何调?盛弘积极探索国际社区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机制,摸索出一套“服务为先、文化为媒、治理为魂”的“融”国际社区工作法,受到广泛好评。
“古北市民议事厅、融·古北驿站、社区杂志……我们在不断拓展方式和平台,希望凝聚更多年轻人,调动积极性,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多作用。”盛弘努力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点点滴滴,围绕中外居民关心的文明养宠、垃圾分类、小区停车等社区治理难题依托市民议事厅开展民主协商,在社区形成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