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而近期刚刚出炉的外贸“成绩单”显示,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稳中有进,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
那么,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成绩单”释放出怎样的信号?稳住外贸基本盘有哪些支撑?未来我国外贸形势如何,还有哪些新的增长点?《证券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业内多位专家解读。
多方因素促成
上半年外贸“成绩单”亮眼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从增量上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加4000多亿元,相当于我国去年一整年300多万辆汽车出口的总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记者表示,上半年我国外贸经受外部挑战的冲击,在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外贸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展现了一定的韧性。
“亮眼”成绩单的主要拉动力源自哪里?从产品维度看,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增长强劲,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
“中国的市场规模对于绿色、新能源产品、新业态、新产业的带动作用显著,‘新三样’相关产业在技术和产能上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也提高了这些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记者分析称,从外需看,随着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对于环保、清洁能源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产品,正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工具,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长远来看,伴随技术创新、外需增长、政策支持,“新三样”出口增长空间较大。
从区域维度上看,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8%,高出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5.4%。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教授陈建伟看来,稳中有进数据背后有四大基本面的支撑:一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业基地,有强大的产业配套体系和流通体系,这为大规模外贸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降低关税水平和投资壁垒,简化通关手续,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中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为外贸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预期;四是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开拓了新兴市场,带动沿线国家与中国贸易往来频繁。